春末转夏的南京,已经能听到隐隐的蝉鸣。在鼓楼的夜晚出走,踏进光阴流转的巷子里。
人声喧杂,烟火弥漫。 馋人的龙虾、冒泡的啤酒、高声喧哗的酒友。
还有我 惦念已久的,丹凤街。
从北京东路出发向前走去,唱经楼、鱼市街、石婆婆巷、大石桥……每一个街道都像是 历史典故里封存的地名 ,念一声都会掉下一片尘土。张恨水在这里写出了属于南京的市井浮世绘;徐悲鸿、田汉……住在 丹凤街52号的中央大学宿舍 里;胡兰成初闻张爱玲的名字,在 44年的石婆婆巷20号 ……
而我对他的印象是从 93年的拆迁 ,平房深巷里的饭菜香和穿堂风变成了 昼夜不停的马路噪音 开始的。 电视台的地方原是制药三厂,破破烂烂的地方盖起了高楼,从《非常周末》到《非诚勿扰》,陈怡、陆之瑞、曹洋、孟非……丹凤街的老人们看着省台一点一点成为了全国前列。过去的仙林学子,要坐 70路公交直到底站。
进城一遭, 要去 金润发 买上一个学期的生活用品,有时候需要等完金润发晚上的半价面包坐倒数第二班70路回仙林。
那些简单而又快乐的日子,是一辈子的美好回忆, 真实的穷开心。
过去金润发的购物班车准时准点发往各小区,上班族把车子挤的滿滿当当, 拥挤的车厢没让人觉得生活有多辛苦 ,可现在随意开车选择购物点的日子却让人觉得比以往更难过了。这条街也有属于它的记忆。
“东大以南、南大以东”的木 马公寓 ,停留在2023年5月公寓被炸通的510室。
城市果园的夫妻档 还是赢了百果园锱铢必较的老板,之后不甘心的老板又原地开了家榨汁店。现在满地的鲜果园取代了曾经那么相爱相杀的两家。
也曾想过 这辈子大概不会在丹凤街吃腻了吧。
燕子牛肉汤馆也算是有口皆碑 ,从早开到晚,生意虽然说不上爆满,但老人们也捧场,一碗冒着热气的牛肉汤和一份锅贴是最好的组合。 韩料鼻祖无穹花愣是开成了老字号 ,十几年前一顿六七十的拌饭很贵,但还是架不住它好吃。店里的灯还是那么昏黄,像是 二十几年都没有擦过的灯泡发散着旧时朦胧的光 ,隔壁的鸭脖店里放着李健的《当你老了》,路上的年轻人和年迈者擦肩而过。
多少人在丹凤街共度青春欢畅的时辰 ,而那些一直停留在这条街的老人们却站在街的两边,抽着烟发着呆, 虔诚地对待岁月流水。“我留不住所有的岁月,岁月却留住我。”
唱经楼原本有家飞飞面条店,生意永远那么火爆,中午一碗三鲜面,有老板自己炸的皮肚,一吃就是好多年。石婆婆巷的阿细小馆,成了一条街的美食圣经,最终红烧肉、木桶龙虾……还是消失在了视野里, “丹凤龙虾”却留在了多少人的心里。
没去丹凤街买过手机的,可能是个假南京人。97年, 高新通讯市场 在丹凤街双龙巷开业,两年之后,对面又来了 恒基通讯市场 。那些年,绿屏机换蓝屏机的学生党,在丹凤街看花了眼。
从手机到电子产品零配件,从二手机到水货,丹凤街的手机市场遍地开花,开到停不下来。知名水货集中营里聚集着数不清的学生党,人人手里都有一份二手手机, 如 今早已不用的诺基亚5510手机只能留着砸核桃。
在没有苹果专卖店的日子里, 李华手机是南京杆子们的时尚 标杆 ,如今再次路过,一个下午,走不进一个人。 后来再穿过赛格广场和越时空广场的时候,就没有了08年时 的未来科技感,时光机好像转了个弯,到了小灵通、神州游的时代。“买手机,来越时空”的洗脑广告还是消磨在了光阴里,
“手机一条街”和“丹凤街夜市”的黄金时代,都定格在上一个十年, 但丹凤街的美食,却有了太多新鲜的面孔。
“每日中午以12点为界,整个上午是热闹喧嚣的菜市。日影过午,便静寂空落,给人以时空倒流的感觉。”而牵引着丹凤街几代人的, 是这一口一口的美味。
//栓宝水饺
在吉兆花园外,拴宝水饺的门头,长得镜头装不下。两个大通铺里虽然已经摆了不少桌子, 午饭点依然是一座难求 ,主要是包饺子的速度比不上卖饺子的速度,口味当然是一如既往的好!
//仲氏米线
来这家店,一定要点小锅过桥米线, 也一定要嘱咐店家“不要煮” ,这样一来,才能真正体验到吃过桥米线的仪式感——亲手把丰富的配菜丢进滚沸的汤中,然后在刚好断生的最佳时机享用!
//细姨甜汤
从千里之外的汕头来到南京, 细姨甜汤成了丹凤街夏天食物榜单上的必需品 。梅雨季来临前的南京又热又干,这个时节来一碗潮汕甜汤刚刚好。//布谷卷卷
小店不大,但口碑颇好,高居某点评珠江路区域甜品榜 TOP 1 。通常到每日下午5点左右,就能卖空一日的存货。其中最值得无限回购的,是长着一张大众脸的 招牌浮云卷。
//皆道拌
经典的麻酱经过 微甜微辣 的调味,里里外外包裹住了每一味食材,带来 辛香而醇浓 的滋味。唯一的缺憾在于,酱汁油了一些,面条部分吸油之后吃起来有点腻。 丹凤街的白天是张恨水笔下的市井人间,那这条街的夜晚就是电影《地久天长》那个年代的缩影: 吵闹,辛苦却也热情满满。 五颜六色的发卡、小风扇、帽子……充斥着每一个摊位,摆放整齐的物品成了夏夜里真正的解忧杂货, 丹凤街的夜市东西鋪天盖地,除了爹娘买不到,样样都有。 穿过拥挤的人潮,流连在手机贴膜、小商品的甩卖声里,这一街的夜市夹在高楼大厦里,一如数十年前一样, 像是被人刻意遗忘在了时光长河里。以前的人卖传呼机、卖二手诺基亚,现在的人兜售着美甲油、贴着智能手机膜,时代变了, 讨生活的人却始终能在丹凤街找到一片安身之地。
数不清多少次酒足饭饱后在夜市里闲逛,总能买到些再也用不上的小玩意, 手腕上的木珠、脖子上的玉牌 ,还有爷爷奶奶偷偷买了送孙子的 “耐克阿迪”。 大把大把的便宜衣服被堆在一起, 10块钱7双的袜子,20块钱一件的仿大牌短袖,睡衣、牛仔短裤、小裙子通通都是50块钱2件。 很多年前就说南京的夜市要消失了,但兜兜转转丹凤街成了南京夜市最后一片净土。在金润发和越时空通信广场中间这条仅有210米的小路上,有很多支着衣架、铺着纸板、撑起桌子的散户小老板,支付着还算公道的租金, 做生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阿姨们像年轻姑娘们一样牵着手逛街,也许 她们在这条街上从儿 时相处到了白头。 200米的路,走走停停也要用不了多久,3人成行的家庭每一个人都是幸福的模样。独自来买衣服的小姑娘,满面愁容写满了生活不易。30块钱的一件衣服,摊主和大妈们磨了很久,被屠龙刀砍到了5块拿下。
写在最后
工作后搬离鼓楼的我,离开了住了20年的丹凤街, 从此鼓楼的日子时光匆匆 ,总是怀念那条每每在夏天闷热的夜晚,依旧喧闹的长街。 过去那些勾肩搭背的人还是散了, 希望一直生活在丹凤街终究只是一句酒话 。而多少人又 悄悄折返回了这里,追忆着丹凤街的日与夜。 怀念丹凤街的日子, 那些岁月不曾为我停留的芬芳却是我的青春 , 那你呢?作者 :三少爷 | 图片:三少爷、诺亚
1000份泰山原浆7天鲜活限量抢,手慢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