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有望登陆美股。
禾赛科技于美东时间1月17日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文件,计划以“HSAI”为股票代码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高盛、摩根士丹利、瑞信以及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主承销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目前全球头部激光雷达企业,禾赛科技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7.9亿元,营收能力已经超过Velodyne、Ouster、Luminar等全球主流激光雷达上市公司。有业内专家对上证报记者分析,伴随激光雷达的加速上量,相关企业开始进入决赛阶段,需要借助资金做大做强。
禾赛科技研制的激光雷达产品
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演示
2023年ADAS激光雷达
出货量全球第一
禾赛科技2023年创立于上海,所处的赛道为自动驾驶及高级辅助驾驶(ADAS)激光雷达。业内专家介绍,激光雷达已经被广泛用于智能汽车和机器人领域,通过发射激光来测量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精确距离的主动测量装置,是智能汽车和机器人的“眼睛”。
招股书披露,截至目前,禾赛累计已交付超10万台激光雷达,2023年ADAS领域激光雷达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总共为客户交付了约6.2万台激光雷达,合作的客户包括但不限于理想、集度、吉利路特斯、百度、美团、小米等明星企业。1月7日,禾赛科技刚宣布获得上汽集团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飞凡汽车前装量产项目定点,飞凡新车将搭载禾赛车规级超高清激光雷达AT128。
财务数据方面。2023年至2023年,禾赛科技的净收入分别为3.48亿元、4.16亿元以及7.21亿元,净亏损分别为1.20亿元、1.07亿元和2.45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禾赛科技的净亏损为1.65亿元,较2023年同期1.75亿元的净亏损有所收窄。另外,禾赛有着较高的毛利率,2023年、2023年、2023年分别为70.3%、57.5%、53%,2023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44%。
融资方面,禾赛科技已累计获得超过5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小米、美团、博世、百度、光速、启明等机构。2023年6月,禾赛科技完成超过3亿美元D轮融资,领投方包括高瓴、小米、美团等。华泰美元基金及老股东光速中国、光速全球、启明创投等机构也参与了该轮融资。
禾赛科技联合创始人,从左至右依次为:孙恺、向少卿、李一帆
80后理工男创业公司
注重研发
禾赛科技的3位联合创始人都是清一色的80后理工男。其中CEO李一帆和CTO向少卿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首席科学家孙恺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在创立禾赛之前,李一帆曾在硅谷西部数据集团担任首席工程师,他曾荣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奖”等多个奖项,并且在机器人、运动控制、传感器等领域拥有100余项专利。
有接近禾赛科技的人士对记者介绍,公司以技术研发起家,工程师占到员工七成以上,有浓厚的工程师企业文化氛围,特别注重研发和创新。在技术方面,公司目前从事的研发项目包括下一代ASIC芯片、固态激光雷达和激光雷达算法。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范围内禾赛一共持有321项专利,还有483项专利正在申请中;在美国和欧洲禾赛持有28项专利,还有230项专利正在申请中。
“我们倒是不后悔选择了Hard模式。如果当时切入点是一个1万-2万元人民币的16线激光雷达,早期的研发和销售肯定会相对容易,总市场也不小,但这样的选择,会让我们更关注供应链和降成本,而没有足够的精力和动力去做高端产品的研发,也没有机会和全球最顶尖的玩家共同打磨和推动领先行业的技术,长远来看会是很遗憾的事情。”李一帆日前感言。
2023年前三季度,自主研发的激光雷达占禾赛总营收的91.6%,另外,气体传感器占比为2.2%。禾赛现有激光雷达产品主要包括5种,分别为主要面向车规的可靠性和功能安全设计的Pandar128、超广角近距激光雷达QT128、中距激光雷达XT32、车规级半固态激光雷达AT128、纯固态激光雷达FT120。
禾赛科技有关人士介绍,定位纯固态近距补盲激光雷达的FT120已经获得多家主机厂总计超过一百万台的定点,预计2023年下半年量产交付。
激光雷达制造商
将进入决赛阶段
光大证券研报指出,激光雷达的综合性能优秀,由于兼具精度高、探测范围广、分辨率高等优点,被大多数整车厂、Tier1供应商认为是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必备的传感器,同时随着智能驾驶需求的不断提升,渗透率的不断提高,自动驾驶技术不断向L3级及更高级别发展,其优势愈发明显,市场空间将飞速提升。
“中国市场的智能驾驶进入L2+时代,激光雷达的主力对象随之从试验车转向量产车,激光雷达的落地应用开始真正上量了。”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梅松林对记者分析说,新的风口已经形成,激光雷达制造商将进入决赛阶段。以禾赛科技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参与国内和国际市场,需要和Velodyne、Ouster、Luminar、Innoviz等公司竞争,迫切希望借助资金做大做强。
另外,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永新光学、长光华芯、快克股份等公司与禾赛科技均有合作。有行业分析师指出,激光雷达的发展还将拉动对芯片公司产品的需求。李一帆此前就指出,短期内,激光雷达的竞争壁垒在制造,而长期壁垒则在芯片。
责编:郭晨希 校对:孙洁华
制作:季宇亮 图编:尤霏霏
审读:朱建华 监制:张晓光 签发:潘林青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